小米是一名初到海滨城市在旅店非法务工的外地女孩。在一次值夜班时,她成为了一起性侵女童案件的唯一知情者。十二岁的受害女孩小文表面不语,内心却陷入疑惑与痛苦。然而,迫于家庭社会各方压力,破案进展一再受阻。打工女孩小米也为了保住工作维持生计而选择缄口不言。一番挣扎与受挫之后,小米终于决定不再沉默。然而此时,案件背后又有更强大的势力又来阻挠真相的浮出。电影用写实的场景为社会阴暗处女性的遭遇打破沉默,却又用克制的情感引导观者冷静地思考。该片获得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第54届安塔利亚金橘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得主等奖项。
这是一部讲述潮汕海陆丰地区三个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纪录片,本片由中法合拍共同创作完成。海陆丰地区的人们70%都以打渔为生,当地人的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都与大海息息相关。但自从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农业和渔业面对新型经济的冲击,逐渐走向衰落。导演何汶忠用几年的时间跟踪记录了阿凯,小思和阿林的真实生活,希望以此了解,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活在小渔村的年轻人会有怎样的职业规划。他们会选择留在小渔村,还是选择离家闯荡?是选择继承祖辈的家业,还是另闯一番事业?影片结合三个九零后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初入社会时的困与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中国的南方小城,某天大雨将至。工地司机小张为了给整容失败的女友燕子筹钱重新手术,抢劫了老板的巨款,引发连锁反应:这一举动惹怒了地产大佬刘叔,他安排了杀手瘦皮追踪。
与此同时,经营着一家小饭店的老板黄眼,看到小张出手阔绰,便跟踪并绑架了他。机缘巧合,小张女朋友表姐偶然得知小张有了钱,也对此动了邪念。几股势力纷纷对小张展开追逐。原本没有关系的他们,命运产生了交集。在一番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后,他们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2017年初,《大世界》被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成为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国际影展主竞赛单元的中国动画长片;2017年年底,《大世界》一举斩获了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金马奖组委会这样评价:错综复杂的关系与纵横交织的欲望,展现了极为犀利的批判视野。
刘健,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专业。1995年开始进入动画片领域,创作了一系列短片;2007年建立了南京乐无边动画设计工作室;2010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刺痛我》获得第四届亚太电影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一座坟,两个家庭,三代人,这就是《相爱相亲》的故事。而一个“等”字,贯穿三代人的一生。已到结婚年龄的薇薇与酒吧驻唱歌手阿达正处热恋,她刻意隐瞒着这段似乎不会被家人支持的爱情。薇薇的母亲面临退休,又因各种生活巨变而焦虑不安,不仅和女儿时常争吵,更忽视了丈夫的默默守护与关怀。而外婆的离世意外牵扯出一段往日恋情,让这个家庭走近了乡下终身苦守外公的姥姥。在与乡下姥姥的周旋与冲突之中,三代女人都各自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为自己的爱情和过往寻找一个答案。
这部由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的电影获得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等多项项奖的提名。同时该片也在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在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中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张艾嘉,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曾获得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以及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一个好爸爸》,2008,获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20 30 40》,2004,获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电影《老兽》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故事。在2000年左右,鄂尔多斯曾因煤炭开采经济飞速发展。而在2011年,鄂尔多斯出现了楼市危机和债务危机,导致许多鄂尔多斯人破产,老杨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在经济繁荣时期乍富,经济衰退后陷入贫困,如今只能生活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他还是他人眼中的“老混蛋”,他赌博,包养小三,甚至挪用老婆救命的手术钱。这件事终于让子女忍无可忍,上演了一场子女绑架老父亲的闹剧。而老杨怒其不孝,转身把他们告上了法庭。本片向我们讲述了生活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之困境,并荣获第54届台湾金马奖四项大奖提名。
周子阳,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2017年凭借处女作《老兽》获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和最佳原创剧本,2018年获第9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 。
本片以长篇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寄出改编,由中国导演赵小丁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大师安东尼·拉默里纳拉导演共同执导,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世情缘。白浅失去了上一试的记忆,盘踞在请求山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至东海盛宴遇到了夜华,其实两人早有婚约。夜华也发现白浅与亡素素相貌相同,因而就是住进青丘,接近白浅,为求解开白浅与素素之谜。经过各种争斗白浅最终回忆起身为素素一世之时所受伤害,不能原谅夜华。而争斗中危害四海八荒的鬼君封印被释放而出,夜华为了维护苍生费劲全力再度封印鬼君。
现场配乐:邓晓梅(二胡)及乐队
电气厂工头小郑和小袁租住于小学教员刘先生的旧洋房的二楼,焦大毛与养女燕姑住三楼,刘先生自住一楼。燕姑包办了小郑和小袁的饭,三人间产生了三角恋爱。因燕姑不肯与一富商往来,焦大毛毒打燕姑,小郑让燕姑躲进自己的房间。小袁听得小郑熟睡,便欲对燕姑非礼。小郑惊醒,与小袁争斗,刘先生、焦大毛相继惊动,小郑抢出燕姑远走他乡。小袁千方百计找到小郑,二人大打出手被捕入狱。抗战爆发,二人提前出狱参军。
史东山(1902年12月29日—1955年2月23日),中国导演、编剧。1925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杨花恨》。1928年,执导剧情电影《奇女子》。1932年,与蔡楚生等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共赴国难》。1937年,执导剧情电影《青年进行曲》。1939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好丈夫》上映。1945年,自编自导战争电影《还我故乡》。194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上映。1951年,与吕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他凭借该片获得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荣誉奖”。1955年2月23日,史东山自杀,不幸逝世,终年53岁。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一个跌宕起伏的家庭伦理故事,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名作。这部影片以抗战前后为背景,讲述了张忠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夜校教师张忠良与工厂女工素芬因爱结为夫妻。战争爆发后,张忠良与素芬被迫分开。在此期间素芬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并苦苦盼望与丈夫的相见。张忠良几经流转早已忘记素芬并开始了新的生活。抗战胜利后两人再次相见,但已物是人非。这部剧情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生死存亡时期各阶层的面貌和生活图景。
蔡楚生,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编导和拍摄的电影紧扣时代的脉搏,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渔光曲》,1934,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新女性》,1935;《迷途的羔羊》,1936;《王老五》,1937。
郑君里。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在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并擅长拍摄人物传记,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出版的译著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
电影《八月》聚焦在一个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内蒙古小城的家庭,记录男孩张小蕾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观察到的大人世界。恰逢90年代初国有单位转型启动,铁饭碗被打破,张小蕾父亲的单位也受到很大冲击,他生活的家属院里的每一个家庭都被改革影响着。在那个炎热的暑假,孩子们整日百无聊赖,而看似平静的大人们,心里却像烈日炙烤般燥热。父亲在改革浪潮下为了生活只能远走他乡,家里只想下了母子俩。张小蕾就这么默默观察着身边发生的一 切,渐渐感受到生活不一样了。
本片为导演张大磊的处女作,荣获了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剧情片,以及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
《我们的诗歌》是首部从诗歌角度切入工人题材的记录电影。影片选取6位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工种的工人诗人,将他们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死亡也有新生的生活片段剥离,并与诗歌集结。爆破工人陈年喜摩挲着十七年前新婚之夜的枕巾,粗豪的汉子也有温柔的一面;灯火通明的包装车间,女工邬霞一边熨烫吊带裙一边遥遥致意:“陌生的姑娘,我爱你”;大凉山的深处彝族工人诗人吉克阿优外出打工,困惑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改变……
该片由吴晓波总策划,秦晓宇、吴飞跃执导,通过众筹放映的方式200多个城市放映。影片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等奖项。
吴飞跃,大象微纪录创始人,出生在晋江龙湖的80后小伙;曾担任10年财经记者,后开始拍摄电影,成为纪录片导演。
这是一部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戏曲电影。影片讲述了砍柴女刘三姐以歌智斗地主莫怀人的故事。刘三姐自幼聪慧过人,歌声优美,能自编自曲,是广西地区众人皆知的“歌仙”,她在受到地主迫害后流落他乡,被阿牛哥一家搭救,而后带领当地贫苦民众以歌声反抗地主莫怀人压迫。其中,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给整部影片增添了浪漫色彩。电影的的主题是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影片中的许多山歌至今还广为流传。
苏里,1917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1955年起任导演,拍摄了多部广为人知的电影。苏里的作品尽管题材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真实生动。
在二战期间,大约有来自亚洲各国近四十万名妇女被日军强迫卖淫,沦为所谓的“慰安妇”,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妇女来自中国。本片讲述了这些步入耄耋之年、有着同样的遭遇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导演郭柯2014年开始这部纪录片拍摄时,这近二十万沦为慰安妇的中国妇女中,仅剩22位公开身份的幸存者,本本片也因此得名。导演走访了二十二位“慰安妇”幸存者,从中挑选了四位老人,作为重点讲述对象。
2017年电影在中国上映时,22人仅剩8人在世。本片上映后引发现象级观影,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纪录片,导演表示将会捐出所有利润,用于慰安妇的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
郭柯,1980年生于四川,2012年开始拍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2014年其首部关于慰安妇纪录片《三十二》在美国上映。